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关于印发《营口市供销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1-06

【字号:

分享:

各县(市)、区供销社:

为落实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流通发〔2021〕99号)和辽宁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省供销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辽供流〔2021〕25号),营口市供销社制定了《营口市供销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深入研究部署,扎实推动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营口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2年1月6日

营口市供销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辽宁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省供销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辽供流〔2021〕25号),为加强营口市供销社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现制定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对供销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优势,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推动供销社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开展经营服务,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履行好社会责任。

三是坚持开放合作理念。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优势,积极推进开放办社,加强系统内外合作,强化系统上下贯通,推动业务、资本和产权联接,强化政策协同,进一步凝聚系统合力。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主体,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模式,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梯次推进。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通过开展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提升行动,建立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县有物流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乡镇有综合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到2025年,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骨干业务网络为支撑,布局合理、主业突出、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全市“一张网”,努力将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城乡安全商品供应的主渠道。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水平

结合《辽宁省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2020-2025年)》,把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与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

1.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系统优势资源,依托系统流通骨干企业和县域流通企业等,在县城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发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的集散作用,通过集采集配、网络点单配送等方式,为乡镇综合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社等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物流配送和快递分拣服务,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仓储保鲜、分拣包装、电子商务等服务。“十四五”期间,新建或改造为农服务功能完备、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个。

2.发展乡镇综合超市。发挥流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自建、股权合作、开放办社等方式,整合优化基层供销社现有仓储、土地、商业设施,加快建设乡镇综合超市。重点为农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等商品经营及快递收发、废旧物资回收、普惠金融等生活性服务,拓展农产品收购和销售功能。

3.改造升级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基础设施,开展星级社创建工作,按照《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标准,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统一品牌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持续加强星级综合服务社创建工作。增强村级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在巩固完善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增设电商服务站、物流配送站、金融服务站、农田托管服务站等服务项目,通过完善为农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4.重点培育县域经营服务龙头。县级供销社要整合县域经营服务资源,利用当地特色产业打造县域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建设。推进社有企业、基层社、综合服务社协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县基一体化管理,形成规模化服务优势。

(二)增强农产品上行功能

1.建设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新建一批县域农产品市场,争取支持运营管理公益性市场,加快形成合理布局、高效顺畅、连接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完善冷链、仓储加工、物流配送等重点设施。在重要物流节点建设集散地批发市场,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展销中心。建设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多类型的零售市场,形成与批发市场相互衔接的销地市场网络。

2.拓展产销对接渠道。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经营企业和连锁超市为重点实施主体,对接整合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初、深加工,发展“中央厨房”业务,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农产品产业链条。积极开展农产品集采集配、直供直销业务,发展订单农业,推进产地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团体,推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精准有效对接。积极参与全国供销总社举办的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会、对口援疆产销对接会、海南“冬交会”等现有展会。与有关部门加强联合合作,依托全国知名展会开展产销对接。鼓励县区供销社主办或参办各类展会,搭建地方性产销对接平台。加强系统联合合作,举办区域性展会,建立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

3.开展集采集配业务。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集采集配,建设以区域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为核心,构建向上联接生产主体,向下对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及城镇居民的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发挥营口市区位、交通、产业和人文等优势,积极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建设,促进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供销合作社的通道对接、产业对接、平台对接、市场对接,积极参与建设京津冀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提升农村市场供给能力

1.优化日用消费品供给。鼓励县区供销社流通企业加强与生产商、供应商合作,增加适合农村市场、符合农民消费特点的商品供给。加强县域生活生产物资应急储备中心建设,积极承担政府应急储备保供任务。加强经营商品质量管理,配合做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严防不合格商品经由供销社网络进入市场。

2.拓宽农资服务广度和深度。努力把县级为农服务中心生产性服务覆盖到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推广大田托管、代耕代种、产销对接等多种农资经营服务方式,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农资企业转型发展,积极拓展其他经营服务领域,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多种类、多样化服务需求。

3.优化农资经营网络建设。推进县域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配送中心和连锁门店、庄稼医院等建设水平,做好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产业、服务对接,积极促进线下实体农资经营网络与线上农资服务平台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发展农资电子商务,提升农资网络运营质量。

(四)加快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1.依托现有的组织体系和网络优势,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产地预冷仓储设施。重点推进果蔬冷链发展,积极选择高附加值的特色蔬菜、水果,推广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建立跨地区长途调运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适度规模的产地型冷库、预冷库、移动预冷柜、具有冷藏功能的产地加工集配中心等冷链设施,提升预冷和储藏保鲜能力,延长农产品货架期,提高错峰销售能力。到2025年,在县级社布局建设1-2个产地预冷分拣中心。

2.打造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县域冷链物流骨干企业。支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分散的冷链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提高冷链物流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水平。支持大型冷链物流企业牵头与县级供销社企业组建产业协作联盟,推进资源共享,建立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3.在重要物流节点和重点县域周边,发展以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保鲜加工配送设施。加快配备一批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成熟社区安置生鲜自提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蔬果配送信息系统。支持交易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级鲜活农产品集配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冷藏冷冻库、低温分拣加工区,购置冷链运输车辆,加快形成连接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冷链物流网络。

(五)加快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

1.积极推进县域电商发展。推进传统经营服务网点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挥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作用,不断完善代购代销、代收代发、物流配送、电子支付、售后服务等功能,提供运营推广、质量控制、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鼓励县区供销社与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发展网上商城、社区团购、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

2.推动与“832平台”有效对接。全力支持消费扶贫采购工作。组织引导供销社系统预算单位和企业积极通过“832平台”购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拓宽预算单位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渠道,提高“832平台”对乡村振兴工作促进作用。

3.建设服务“三农”大数据平台。丰富完善“辽宁供销服务三农大数据平台”数据覆盖,逐步拓展到我市“三农”全部领域,以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为重点,逐步完善数字供销服务功能。以建设为农服务中心为基础,完善农村生产生活便民服务体系,建立村级网上服务站点。利用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供销社要把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作为工作重点,深入研究部署,扎实推动落实,务求取得时效。各县(市)、区供销社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争取政策支持。各县区供销社要加强向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同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在利用好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

3.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为实现供销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强化宣传引导。全系统要认真做好方案实施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总结新做法新模式,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和推广,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系统范围内营造方案实施、促进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