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贴近农民的组织优势以及长期扎根农村的深厚基础,是服务“三农”的重要阵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根农业农村,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这既是党中央对供销合作社的最新定位和最新要求,也为我们全面做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全境近60%的土地是耕地,有着良好的平原气候、肥沃的平原土壤、丰饶的平原物产和一马平川的平原地貌。这一片平畴沃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也是亟待深度开发的宝藏资源。当前,聊城市正围绕平原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特点,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以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为目的,紧扣“两个持续、四个着力”,积极探索平原特色乡村振兴实施路径。这也为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我们坚持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融入平原特色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持续深化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资流通主渠道、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队、农产品销售大平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力军,更好助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强化农资保障,赋能粮食增产。粮食稳产保供是推进平原特色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供销合作社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农资保供稳价作为服务“三农”的关键抓手,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初步构建起农资仓配体系,农资仓储能力达到8万吨,有力保障了粮食丰产丰收。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系统将聚焦农资采购、储备、调运、供应全流程,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点布局,加快建设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配送中心为枢纽、镇村基层网点为终端的跨区域、跨层级农资经营网络,积极推广“农资直供”和“农资+农服”模式,全力打通农资流通销售“最后一米”,切实筑牢粮食增收“基本盘”。
创新托管模式,赋能农业转型。适度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平原农业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托管服务模式日益成熟,全程托管也逐步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着眼未来,我们将着力提升服务质效,依托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推动耕、种、管、收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向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全链条拓展延伸,以服务社会化带动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保底+分红”模式进行订单式服务,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助力“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畅通流通网络,赋能农民增收。聊城农产品产能优势突出,瓜、菜、菌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莘县蔬菜、临清桑黄、冠县灵芝、东昌葫芦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何完善农产品大流通体系,推动产能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平原特色乡村振兴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我们将依托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优势,加强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推进产地、集散地、销地等各类农产品市场建设,畅通联结产销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着力破解农产品上行和流通服务下沉难题。同时创新发展网上商城、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加快构建“土特产”跨区域流通新格局,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循环经济,赋能乡村治理。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是聊城经济的一大特色。我们将把循环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和农村治理,着力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积极服务无废城市和和美乡村建设。突出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合盘活社有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梯次构建“村级回收网点—乡镇回收站—县域回收中心—区域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综合服务网络,推动资产、资金、资本、资源间的有效转化,全力争创全省乃至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