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行业存在的诸多乱象不仅制约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对资源高质化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晨说,“国标、行标的出台,直击行业痛点难点,不仅为回收拆解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更有助于统一行业规范,提升整体回收、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标准在行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等7项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系列标准也标志着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标准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机遇还是挑战?守成还是破局?标准落地前景如何?答案正渐渐显现。
守成还是破局?
政策红利将向合规企业倾斜
“当前企业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相关国家标准实施之前,受到当地相关部门检查督导和市场化发展的自身驱动,已经投入较高的成本在市场建设和规范运营;一类是偏向短期从业的个体工商户。”中再生协会秘书长唐艳菊表示,对于前者来说,为了经营的稳定性、发展的长远性和上下游产业链的高质高效对接,这笔投入物有所值;对于后者来说,政策和资金对他们吸引力度不大,配套设施相对成本过高,通常不愿意增加投入,认为“划不来”。国家标准的落地,重点难点都在应改未改的企业。
后者维持当前现状也能盈利,为什么还要主动向标准看齐?
彭晨所在的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既是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参与国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以及行标《废旧家电回收服务规范》编制工作的规则制定者。“主动学标准、用标准,一方面可以吸收先进经验让企业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能增强企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并规避运营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风险。”他说。
据介绍,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认真梳理、总结了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深耕数十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让回收琐事融入国家战略宏图,引领行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破浪前行。
“目前已经有一些样板企业、标杆企业,未来财政资金政策和产业政策一定会向符合标准的经营主体倾斜。”徐铁城说,“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趋势,经营主体应当有顺势而为的动力和主动破局的勇气。”
痛点变红利?
还需标准精准落地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经营主体‘小散弱’。回收、拆解流程不规范,运营方式较为粗放,通过过度压缩成本来盈利;加上法规标准不完善,许多场地建设、市场运营缺乏统一规范和监管,难以承接重大项目,许多企业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火灾,也遇到过污染渗透等问题。国家标准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中再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着眼当下,经营实践中市场主体如何瞄准痛点有的放矢进而赢得发展红利?
七项标准中,《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主要着眼废弃电器电子回收过程中的资源流向不明、二次污染风险等痛点问题。中再生城资(北京)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蕾介绍,“‘两新’行动实施后市场正迎来发展机遇期,即将实施的标准中,对从上门回收到运输、拆解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使用什么车、需要多少人,电器中居民隐私的信息擦除、公共机构的涉密文件和报废资产处置、危险废物处理等,各项举措行动都有据可依。经营主体逐一对照落实,也好尽早搭上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相对更关心分拣中心的建设规范。”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工作相关负责人蔡志强说。分拣中心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节点,一边连着千万条回收通道,一边连着末端拆解的安全高效、精细化处置要求。但由于长期以来缺少安全环保的硬性要求,导致拿地用地存在困难。“除此之外,比如我们回收的塑料、废旧纺织品、木材、纸全是易燃品,应该对防火设施、从业者的安全管理等有明确要求。标准实施后,我们就可以一一对照、精准落实,进行规范操作。”蔡志强说。
此外,税收管理是众多企业关心的焦点问题。“有明确的标准就解决了企业无意识导致涉税风险的问题,可以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去专心经营,也给行业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管理的依据。”彭晨说。
标准的出台让经营主体有据可依,让监管部门有准可用。谁能让标准尽快落地见效,谁就能变发展痛点为发展红利、在市场争夺战中先行一步。
当前VS三十年?
理性看待发展的阶段性阵痛
“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上架了新的先进设备,但由于运营成本高,仍采用原始拆解方法,其背后需要妥善处理‘未来’与‘当下’的关系。”徐铁城说。
徐铁城解释道,当下各方均在布局至少未来十年的生产能力,分拣中心运营权常以二三十年为期,设备投入若按短期标准,很难获得相关资金支持。国家更期望企业着眼未来布局,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区容易出现短期内生产加工产业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尚不匹配的状况。另外,民营企业由于对市场动态、自身定位以及上下游合作伙伴了解不足,对分拣中心的定位与工艺流程缺乏清晰认知,也容易导致盲目上架高精分拣设备、后续缺乏使用条件的情况发生。
面向未来,他认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还需正确看待、妥善处理发展阵痛,加紧标准的宣贯与反馈意见收集,通过直播、短视频、宣传手册等线上线下活动,推动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全行业、全产业链中的贯彻与实施,营造学标准、用标准、做标准的氛围,推动标准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早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制定的初衷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