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动态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供销合作社“三招”“三步”走活资产盘活棋

“老营生”与“新生计”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作者:王蕾 龙春洁 雷云镝

发布时间:2025-09-26

【字号:

分享:

墙体斑驳、门窗腐朽,院子里杂草丛生——这曾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金马镇供销合作社留给当地人的印象。这片闲置十余年的“破旧危”资产,如今却成了镇上最热闹的去处:文创店里陈列的供销合作社老票据引得游客驻足,傍晚的商场前坐满了纳凉人,他们大多是附近的街坊。“以前路过都绕着走,现在全家都爱来这儿逛,没想到供销合作社有这么个好地方!”居民李阿姨的感慨,诠释了红河州供销合作社盘活闲置资产带来的新变化。

如何让这些因时代变迁留下的低效土地、闲置资产跟上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节奏?红河州供销合作社给出的答案是:以制度为纲,以合作为桥,让固定资产生出“活收益”。

摸清家底

给闲置资产建本“明白账”

盘活资产,先得摸清家底。“以前社有资产是谁的、在哪儿、状况如何,都说不清道不明,想盘活都无从下手。”红河州社相关负责人坦言,曾有基层社想改造闲置仓库,却因产权资料缺失被迫搁置。

破解困局的第一步是一场覆盖全州的资产大盘查。红河州社启动社有资产盘活利用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专人逐社逐点清查登记,小到一间临街铺面,大到整片厂区土地,都逐一建档立卡,标注产权归属、面积大小等信息,录入动态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全州组建28家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社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核,出台资产保值增值、“两资”盘活等配套方案,从制度上把资产“管”起来。

建水县供销大厦片区的盘活工作,便得益于这份“明白账”。这片包含老办公楼、仓库的区域虽地处县城核心地段,却因业态陈旧常年低效运营。建水县社精准把握“区位优、基础在、需升级”的特点,在改造时特意保留了老供销合作社的招牌和木质货架,既留住了大家的“供销记忆”,又植入了餐饮、娱乐等新业态,打造成集吃、住、行、娱、购于一体的供销文化综合体。

筑巢引凤

让破旧屋变成“增收场”

“招对一个商,救活一片资产”,这是泸西县供销合作社在金马镇项目中总结的经验。泸西县社引入1400万元社会资本,把金马供销合作社的“破旧危”资产改造成集“文化+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供销商业区;在向阳供销合作社闲置20余年的土地上建成阿盈里加油站,推动“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不仅增强了基层社的发展动力,又服务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这种“筑巢引凤”的思路,在红河州各地衍生出不同“打法”。在蒙自市,碧色寨景区内的红河州供销商号壹号店,集纳了13个市县的农特产品,通过“供销+旅游”模式,把销售与景区经济融合,带动农产品销售,如今已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点;在绿春县,引资盘活的闲置地块上,建起了3394.4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解决了当地农产品储难、运慢的问题,巩固拓展了边疆供销为农服务阵地;而在屏边苗族自治县,联合建成2100平方米的新现镇农贸市场,同时自筹资金,提升改造低效资产5处,新建一个788平方米标准化烟花爆竹仓库,不仅培育了产业,也繁荣了乡村经济。

腾笼换鸟

给低效资产找对“新搭档”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找对合作伙伴才能让资产‘活起来’。”这是红河州供销合作社“腾笼换鸟”的典型实践——通过深化跨领域合作,让低效资产对接优质资源。河口瑶族自治县与中国邮政系统联手,投资改造5处闲置资产,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既拓展了邮政的乡村服务网点,又让供销合作社的资产产生持续效益。

元阳县的改造成效同样显著。元阳县供销合作社拆除4处城乡老旧资产,打造1000平方米的老街集市,既畅通了农产品进城通道,又助力了周边商户增收。个旧市供销合作社改造提升鸡街低效资产7处,以资源换产业,建成鸡街镇供销经济商业区,不仅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也助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金马镇的人气商品到河口县的仓储物流,从建水县的文创店到屏边县的农贸市场,这些供销合作社曾经的“包袱”,如今都变成了服务乡村的便民点、带动增收的“钱袋子”。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