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擎天林立,工程车辆往来如梭,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奋战一线……在浙江省绍兴市滨海新区,总投资28.5亿元的长三角国际农批中心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这座占地717.5亩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枢纽,正向着“今年年底基本建成”的目标全力冲刺。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绍兴乃至长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果盘子’,为区域农产品流通注入强劲动力。”项目负责人指着施工现场的规划图介绍。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的重点项目,该中心正是绍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鲜活实践。
今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全系统健全城乡互通、产销协同的流通体系指明方向。绍兴市供销合作社立足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定位,精准发力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高质量发展。
智慧升级:枢纽市场联通产销两端
站在长三角国际农批中心建设工地上,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0万立方米冷库规模的“巨无霸”体量令人瞩目。
“我们不仅要建一个物理市场,更要打造智慧化全产业链流通平台。”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人介绍,中心将整合多温区冷链物流、批发交易、加工配送等功能,建成后将联动绍兴供销社农贸市场和社区门店等分销网络,构建市区30分钟、周边城市2小时高效配送圈,预计
年交易量达150万吨、交易额超300亿元,为市民提供更丰富、更实惠的农产品,重塑绍兴农产品流通格局。随着传统市场的整合升级,一个以长三角国际农批中心为龙头、多层次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传统市场的整合升级正同步推进。在澄港综合市场,智慧大屏实时滚动菜价、销售额、农残检测结果等数据,智能电子秤精准采集交易信息杜绝“缺斤少两”,快速检测实验室对不合格产品实行“零容忍”销毁;市场内创新设立“自产自销”智慧专区,菜农持统一智能电子秤交易,数据实时上传,农产品快检并公示结果,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将传统集市的烟火气与科技化管理相融合,打造了集诚信交易、食品安全、助农增收于一体的“从田间到餐桌”可追溯新型农贸市场。“这里的菜新鲜水灵,价格明明白白,还能看到检测报告,买着特别放心。”正在选购蔬菜的李阿姨笑着说,整洁的环境和智慧化设施让日常买菜成为舒心事。
为满足市民“一站式”采购需求,绍兴粮油批发市场将迁建至长三角国际农批中心旁,与中心形成功能互补,进一步巩固绍兴在长三角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终端焕新:供销品牌融入城市肌理
嵊州老城东前街的“嵊情家味”门店内,越乡龙井、嵊州香榧、桃形李果汁、香榧乳饮料等特色农产品摆满货架,游客们驻足挑选,人气十足。“我们不仅是销售特产,更是展示嵊州味道的窗口。”店员介绍,地道的本地风味让门店成为游客打卡好去处。
绍兴古城的“礼遇绍兴”门店同样热闹。店内“村长直供基地”专区里,20个本地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时令果蔬整齐陈列,500多种全市农特优新产品汇聚一堂,宁夏枸杞、新疆红枣等对口地区特色商品也一应俱全。作为供销合作社品牌店,门店以“一礼一节一名人”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打造“会稽山珍”“鉴湖河鲜”等区域公共品牌矩阵、推广农副产品,成为古城“解放路唤醒计划”的亮点,搭建起消费者、展销平台与农民之间的互惠桥梁。
这些遍布城市角落的供销终端,以统一标识、规范服务,通过积极借力“浙 BA”等赛事,在赛场周边设展、推出观赛伴手礼兑换等活动,打造“邻里供销·共富市集”等构建“市集+门店+社群”的三维助农模式,创新推广农特优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让“供销”品牌重新融入百姓生活,持续重塑市民心中的新时代供销形象。
跨区协作:架起农产品流通桥梁
2024年绍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线上线下推进消费帮扶,全年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3701万元,开展对口促销超10次。其下属电商公司与485家预算单位建立采供关系,在“政采云”“832平台”完成采购订单1460余单、帮扶金额1200万元。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供销合作社直营店位于市区核心地段,由绍兴市供销合作社联合市援疆指挥部打造,每日客流不断。店内新鲜的水果、鲜嫩的牛羊肉,成为周边居民日常采购的首选。“以前新疆水果长途运输损耗大,价格也偏高。”店长说。为此,绍兴市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绍兴粮批市场专门建设了300平方米的前置仓(冷库),设有大保鲜库、小保鲜库、牛羊肉冷冻库,可储鲜果450吨、牛羊肉80吨。“自从建立了前置冷库,新疆水果的损耗率大幅下降,价格也更亲民了。”店长介绍。
前置仓完善了仓储冷链,解决了农产品长途运输损耗大的难题,实现线上线下快速配补货,让“疆果东送”更顺畅。
绍兴的跨区域协作不止于此。绍兴市供销合作社精心绘制的“全国农产品一张图”,就像一张农产品流通的“作战地图”,清晰标注着全国主要农产品的品类、产区和上市时间。
“我们正在筹备‘产销对接,共奔富裕’系列推介活动。”相关负责人透露,“既要让绍兴市民尝到各地特色农产品,也要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销路问题。”
应急保障:守牢民生安全底线
在绍兴市粮油质量检测站实验室,检测人员正一丝不苟地对新到的粮油产品进行检测。“每一批样品都要经过严格检验,符合标准才能上市,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检测人员说。“下一步,我们将配合长三角冷链农批中心项目建设,新增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产品的快速检测项目,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绍兴市粮油质量检测站负责人介绍,“为此,市社坚持超前布局,已将我公司升格为直属一级子公司,全面提升检测能级和响应效率,确保重大民生项目建成即配套、投用即见效,切实筑牢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防线。”
为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绍兴在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2024年12月,市政府印发《绍兴城郊大仓基地建设方案》,长三角国际农批中心项目被列为果蔬生鲜综合保障基地,为农产品应急储备与流通筑牢制度根基。同时,长三角国际农批中心加紧建设的50万立方米冷库,将显著提升绍兴农产品应急储备和跨季节调节能力。“这就像给城市‘菜篮子’‘果盘子’上了保险。”项目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确保农产品供应不断档、价格稳定,守牢城市供应安全底线。
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从传统农贸市场到现代化流通枢纽,绍兴市供销合作社正以精准发力、多点突破的态势,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效率高、服务优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服务网。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姿态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书写着民生为本、产销畅通的新篇章。